也谈:航海家亨利和葡萄牙的崛起
既然说到了我最爱的亨利王子,我也来补充一些更详细的资料吧。
马可・波罗用20年的时间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欧洲人却用200年的时间才真正认识了马可・波罗。
还是在马可健在时,因为他讲起中国的财富和人口等,动不动就用“百万”的数词,所以人们滤称他为“百万马可”,称他的住所为“百万邸宅”。後来舞台上有演员扮作他的模样说蠢话以取笑于观众,甚至****的剧本中也把马可作为蠢家伙来嘲弄。《马可・波罗游记》虽然销量很大,但大多数人还只是把它当做《天方夜谭》之类来欣赏,真正识货者的出现,还需要等待……
早在十世纪初叶,阿拉伯帝国就已将版图扩大到东至印度西部,西至北非的大西洋沿岸。西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渡海北上,打进了欧洲,定居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西方***世界为了驱逐***教徒,从1096年开始组织“十字军”,打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圣战”。战争的目标并未达到。但战争使***世界的人们突破了原有的视野,窥到了东方世界。当他们看到阿拉伯帝国从东方大量输入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时,真是垂涎三尺。
阿拉伯帝国占据交通要道,垄断着东西方贸易。他们将东方的商品沿印度洋航路,经红海和埃及运抵地中海沿岸,转售给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後者再将货物倾销到欧洲各地,层层牟取暴利,欧洲几乎完全被遮罩在商业壁垒之外。“圣战”未胜,壁垒反倒加厚了。
到马可・波罗衣锦还乡时,西欧多数王国对“圣战”已经感到厌倦了。他们急需得到东方的物产。这种需要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那时候,他们在冬天极难获得新鲜肉类,大多数人只得食用风乾或薰制的肉类。这种肉又干又硬,且有霉腐味,需要用东方的香料来调味,人们还相信香料能治传染病,所以需求量很大。此外,当时欧洲人一般穿粗制的毛织衣服,洗涤困难,易生虫,东方的衣料则舒适轻便,易洗易干。还有,当时的聚会场所的地面都是铺碎石,人站在上面非常不舒服,很希望得到东方的地毯。
更重要的原因是对黄金的需要。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国家和贵族的公私开支要用货币支付,农民用出卖农副产品得到的货币交付地租,商人和手工场主则要积累更多的货币资本,以便扩大营业规模。社会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流通货币总数的变动,常会影响物价,造成重大经济变化。在这时,贸易与工业的发展,常会因通货和信贷不能随之扩大而受到阻碍。一切国家和个人都希望得到尽量多的黄金。在1300-1450年间,欧洲的金矿、银矿产量逐渐减少,大量资金外流,人们更加深了对黄金的渴望。
待到15世纪,一方面是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使得他们急迫地发展对东方的贸易;另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兴起後,连义大利城邦国家控制的地中海贸易通路也被堵塞了。这就迫使欧洲人横下一条心――向大西洋要“路”!而且必然地共同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伊比利亚半岛。
这时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有四个国家,格拉纳达王国是***教徒的最後据点,卡斯提尔王国忙於与格拉纳达王国的边境防卫,阿拉贡王国只热衷於地中海沿岸的航行,这就只有看葡萄牙了。
葡萄牙在1143年获得独立,1385年由裘安一世继承王位。他及其断承人击败了封建贵族的割据势力,使葡萄牙成为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具有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商业资产阶级在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桎梏之後,原有的近海贸易已远不敷需要。急切期望着开辟新航路,以打破阿拉伯人对香料物产贸易的垄断,并渴望到非洲去寻找传说中的“金河”。
从航海实力和技术上看,葡萄牙自独立後就立刻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至1300年之前,已拥有数艘战舰,训练了不少船长和水手,并且雇佣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热那亚领航员。往来于英法之间的商船也与日俱增。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於13世纪传入欧洲,14世纪已普遍用於航海。造船术也有显着进步,多桅快速的卡拉维尔帆船可自由航行於海上。
然而,只有上述条件还不行。因为人们囿于中世纪形成的地理观念,对未知的海洋有畏惧感。古希腊人绘制的地图,在直布罗陀海峡画有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举着路牌,牌上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西元前一世纪时,有位名叫波斯顿尼亚的人,曾航行到西班牙的海边,只是要考察太阳在大西洋降落时是否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千余年的时间过去了,旧有的观念很少受到冲击,人们就还把它当做真理来对待。即便是冒险性很强的葡萄牙人也不敢将船驶入大洋深处。他们只到过离伊比利亚半岛1300公里处的加纳利群岛,再远将会是什麽样子,他们是未曾想过的。航海需要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尚未冲击中世纪的葡萄牙人,也和其他欧洲人一样处於愚昧之中。
这些知识是有过的,那是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地圆思想,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艾拉托色尼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托勒密的天文学、地理学巨着,对於发展航海探险事业都是至为宝贵的。
罗马帝国曾保存过希腊的学术遗产,但在蛮族入侵之後就在战火烽烟中散失了。幸好,拜占庭帝国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古籍,***教徒征服拜占庭後也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战利品。其中重要的着作都逐渐被译为阿拉伯文,其抄本送到由他们控制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所大学。这些大学原来只收***教徒弟子和早年迁居这里的犹太人。当***徒重新占领这个半岛时,这些经典文献又重新回到欧洲人手中。十字军远征期间,伊斯坦布尔所藏经典也直接传回欧洲,12世纪就掀起了一个大翻译远动,古希腊文明借着当时通用的拉丁文字渐放光芒。
1407年,托勒密的《地理学》抄本传到西欧,两年後被译成拉丁文,随之兴起了一股研究风气。但此时印刷术尚未传入欧洲,抄本数少价高,能得到和能读懂的人极其有限。大部分人还认为大地是平面,守着这一观念,人们就只有沿着旧有的航线行船,因为大西洋的尽头是*亡线。
凡探险者,是难免有*亡的。不过,只有那些虽有生命危险却也有成功希望的冒险才是值得的。如果是明知走向*亡而无成功的希望,谁还肯奔向这个目标呢?
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迷信观念,这需要科学,需要一大批人不仅有出自各种目的而激发的探险精神,而且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航海实践。如何造就这样一批人呢?谁有勇气、有能力在愚昧黑暗中踏出一条光明之路呢?
敢於向神学的偏见挑战、向神秘的大洋挑战而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是唐・亨利。
亨利生於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裘安一世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从出身於英格兰王族的母亲那里接受了宗教和一般教育,从父亲那里学习武艺和承继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正因如此,亨利不安於宫廷生活,而是向往获得骑士的资格。後来在财政大臣的提议下,他力劝父王以海军突袭北非摩洛哥的休达港。在战斗准备阶段,亨利奉命负责造船和招募船员。葡萄牙人於1415年8月15日经一天激战就占领了休达。这是世界史上资本主义早期殖民侵略的第一战。亨利以在此次血腥战斗中建立的功劳而被封为骑士。
亨利在监造船只和参加战斗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经验丰富的海员,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情报,也逐渐增强了他向海洋进军的信心。首先他要发扬十字军精神,誓与***作战到底。但他知道葡萄牙的力量单薄,搞大部队远征是不可能的,於是就琢磨着要像攻占休达那样利用船队突击阿拉伯帝国防卫力量薄弱的边境,这需要做航海调查。
中世纪的传说告诉人们在***世界中还残存着一个由普勒斯特・约翰王统治的***王国,找到他们就可以壮大打击***的力量。不过,人的动机是“组合”的,不可否认,亨利想借助探险来了解加纳利群岛远方的地理状况;更不可否认,葡萄牙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条获取黄金和东方物产的海上交通线。《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方世界在吸引着亨利。
为了寻找东方,亨利从1418年起放弃了宫廷的安乐,到拉哥斯港附近的萨克列斯居住。他在那里学习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由托勒密的《地理学》导生的新观念支持他酝酿着前无古人的大计画。前面讲过,伊比利亚半岛在欧洲大陆是古典文明重新透亮的初照角落,亨利王子近水楼台先得月,用科学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他在萨克列斯建立了观测所、造船所、防守工事和小镇,後来成立了“航海学校”,在这里,有人搜集了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天文和地理学着作。还聘请了一些学者,重新进行海陆探测和绘制新的航海图,重新计算了地球的周长。
亨利的第一个目标是让船员们驶往葡萄牙西南1300公里的加纳利群岛,再越过该群岛南约24O公里的波加多尔角,到更远的未知海域去探险。当时人们还没有越过波加多尔角後平安返回的记录,有的只是关於船开到那里就难以生还的可怕传说。说那里以南的海水是沸腾的,人到了那里就会变黑。阿拉伯地图上在那里还画着一只从水里伸出来的撒旦的手。船员们对亨利说:“我们如何能越过祖先所设的警戒线?我们失去了灵魂和肉体,对於亲王殿下又有什麽益处妮?”他们即便是奉命出航,也不按亨利指定的路线走。
1418年,亨利派船沿非洲海岸南下,目标是越过波加多尔角到几内亚。但船启航不久遇到逆风,经数次斜向航行,竟意外地发现了圣波尔多岛。他们回航向亨利汇报,说此地宜作殖民地。亨利很高兴,派殖民者前往圣波尔多。其中有一人带了怀孕的兔子到该岛,不久就繁殖出一大群兔子。後来,兔子多得把农作物全吃光了,他们只好放弃该岛而转移到距此20公里的马德拉岛。这里日光和水源很充足,适宜种甘蔗和葡萄,不久之後,这里就因输出葡萄酒和糖而繁荣起来。1431年之後,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的各岛屿,後来成为葡萄牙船只的最佳避难港。
这些虽然都是航海探险的成绩,但按亨利的计画,却没有达到最基本的目标。还没有越过波加多尔角,而资金已快消耗尽了。
1433年,亨利让吉尔・艾阿尼斯任巴尔卡号船的船长,给他的任务是沿非洲海岸一直前进。艾阿尼斯同样因恐惧心理只到了加纳利群岛就回来交差。这一次,王子可发火了,责备他们说:“你们都在胡思乱想,真不可思议。如果世上流传的谣言稍有根据,我也不致如此责备你们。”随後再次派这位船长去做一次新的尝试。艾阿尼斯抱着不完成任务不回来见王子的决心,於1434年带队出航,成功地越过了波加多尔角,航行极为顺利平稳。航行所见与过去传闻完全相反,海水并不沸腾,人也没有变黑。艾阿尼斯带回了在那里采集的圣母玛丽亚玫瑰等几种植物,献给了亨利。
这一次航行,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大成就。但他突破了人们观念中的航海极限,探险英雄们以自己的实践粉碎了令人恐怖的鬼话,艾阿尼斯也因而被封为骑士。
後继者纷至�e来,并要求领到超过艾阿尼斯的任务。亨利的事业由此出现了转机。这时候,亨利的哥哥都尔特继承了王位,他决定,把马德拉岛出口贸易利润中王室税金的五分之一交给亨利,以此来支持这位“航海王子”的事业。
1435年,亨利又派巴达亚和艾阿尼斯各带一支探险队出航。在经过波加多尔角继续航行320公里後登陆,发现了人与骆驼的足迹。亨利命他们再次去此地时俘虏几个土着来,以便了解当地的情况。但这一次没有抓住人,却捕*了大批海豹,带回了海豹皮。这是葡萄牙人航海探险第一次从非洲带回了有价值的“实惠”商品。
1441年执行王子新的探险计画的是安・龚沙维斯和努・特利斯坦,他们各带一队出发,龚沙维斯奉命返航时要载回海豹皮和海豹油,特利斯坦的任务是取得资料和抓几名非洲海岸的居民。後来,两船总计俘虏了十二名土着,回到萨克列斯後,亨利奖励了立功者。出於探险目的的亨利,这一举动在实质上是为罪恶的贩运黑奴制度做了“剪彩”。从此就有许多人专为贩运黑奴而探险了。
特利斯坦於1445年第三次南航到达离阿尔京岛很远的地方。几个月之後,有一位不甘寂寞的迪尼斯・狄亚士老人,自愿航行到离布兰可角约800公里的地方,抵达非洲的最西岸,创造了新纪录,此地被命名为“佛得角”(即现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接着又有人到达了几内亚海岸和佛得角南800公里的地方。此後一段时间就再也没有什麽新进展了。
1448年,葡萄牙发生内乱。随後因为加纳利群岛的宗主权问题,葡萄牙与卡斯提尔在1450-1455年间发生战争,亨利的探险船大都被征去军用,探险活动陷於中断。
1455年以後虽然又有几次探险队出航,但并没有什麽重要的地理发现,亨利本人年届七十,健康情况不佳,於1460年11月逝世。
亨利是一位令後人敬仰也被後人诟骂的杰出人物。他的业绩是封建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嵌合期中所特有的。他是虔诚的***徒,并以骑士风度矜耀一生,他又是从古希腊文明中窃得一只火炬照亮大西洋海岸的普罗米修士;他是用科学武装了头脑的早期殖民事业的领袖,又是敢於向世界之谜挑战的探险事业的英雄。他本人没有亲自登船参加过一次航海探险活动,但却以40年时间设计和组织了开启一个时代的航海探险事业。他生前为葡萄牙兴建了最早的天文台,建立了航海学校,创设了航海服务工厂,训练了一大批航海人员、地图绘制人员和研制航海用具的人员,更积累了大量的航海资料。他逝世时还留下了许多未竟的心愿――葡萄牙人必须设法绕过非洲的南端,为抵达印度须绘制范围更大的航海图,还有收集有关季风和海潮的更详细的资料等等。
马可・波罗用20年的时间认识了东方、认识了中国,欧洲人却用200年的时间才真正认识了马可・波罗。
还是在马可健在时,因为他讲起中国的财富和人口等,动不动就用“百万”的数词,所以人们滤称他为“百万马可”,称他的住所为“百万邸宅”。後来舞台上有演员扮作他的模样说蠢话以取笑于观众,甚至****的剧本中也把马可作为蠢家伙来嘲弄。《马可・波罗游记》虽然销量很大,但大多数人还只是把它当做《天方夜谭》之类来欣赏,真正识货者的出现,还需要等待……
早在十世纪初叶,阿拉伯帝国就已将版图扩大到东至印度西部,西至北非的大西洋沿岸。西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渡海北上,打进了欧洲,定居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西方***世界为了驱逐***教徒,从1096年开始组织“十字军”,打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圣战”。战争的目标并未达到。但战争使***世界的人们突破了原有的视野,窥到了东方世界。当他们看到阿拉伯帝国从东方大量输入的丝绸、香料、瓷器、宝石时,真是垂涎三尺。
阿拉伯帝国占据交通要道,垄断着东西方贸易。他们将东方的商品沿印度洋航路,经红海和埃及运抵地中海沿岸,转售给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後者再将货物倾销到欧洲各地,层层牟取暴利,欧洲几乎完全被遮罩在商业壁垒之外。“圣战”未胜,壁垒反倒加厚了。
到马可・波罗衣锦还乡时,西欧多数王国对“圣战”已经感到厌倦了。他们急需得到东方的物产。这种需要是今天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那时候,他们在冬天极难获得新鲜肉类,大多数人只得食用风乾或薰制的肉类。这种肉又干又硬,且有霉腐味,需要用东方的香料来调味,人们还相信香料能治传染病,所以需求量很大。此外,当时欧洲人一般穿粗制的毛织衣服,洗涤困难,易生虫,东方的衣料则舒适轻便,易洗易干。还有,当时的聚会场所的地面都是铺碎石,人站在上面非常不舒服,很希望得到东方的地毯。
更重要的原因是对黄金的需要。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国家和贵族的公私开支要用货币支付,农民用出卖农副产品得到的货币交付地租,商人和手工场主则要积累更多的货币资本,以便扩大营业规模。社会上的一切都变成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流通货币总数的变动,常会影响物价,造成重大经济变化。在这时,贸易与工业的发展,常会因通货和信贷不能随之扩大而受到阻碍。一切国家和个人都希望得到尽量多的黄金。在1300-1450年间,欧洲的金矿、银矿产量逐渐减少,大量资金外流,人们更加深了对黄金的渴望。
待到15世纪,一方面是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要,使得他们急迫地发展对东方的贸易;另一方面是奥斯曼帝国兴起後,连义大利城邦国家控制的地中海贸易通路也被堵塞了。这就迫使欧洲人横下一条心――向大西洋要“路”!而且必然地共同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伊比利亚半岛。
这时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有四个国家,格拉纳达王国是***教徒的最後据点,卡斯提尔王国忙於与格拉纳达王国的边境防卫,阿拉贡王国只热衷於地中海沿岸的航行,这就只有看葡萄牙了。
葡萄牙在1143年获得独立,1385年由裘安一世继承王位。他及其断承人击败了封建贵族的割据势力,使葡萄牙成为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具有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商业资产阶级在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桎梏之後,原有的近海贸易已远不敷需要。急切期望着开辟新航路,以打破阿拉伯人对香料物产贸易的垄断,并渴望到非洲去寻找传说中的“金河”。
从航海实力和技术上看,葡萄牙自独立後就立刻建立了自己的海军,至1300年之前,已拥有数艘战舰,训练了不少船长和水手,并且雇佣了数十名经验丰富的热那亚领航员。往来于英法之间的商船也与日俱增。中国发明的指南针,於13世纪传入欧洲,14世纪已普遍用於航海。造船术也有显着进步,多桅快速的卡拉维尔帆船可自由航行於海上。
然而,只有上述条件还不行。因为人们囿于中世纪形成的地理观念,对未知的海洋有畏惧感。古希腊人绘制的地图,在直布罗陀海峡画有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举着路牌,牌上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西元前一世纪时,有位名叫波斯顿尼亚的人,曾航行到西班牙的海边,只是要考察太阳在大西洋降落时是否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千余年的时间过去了,旧有的观念很少受到冲击,人们就还把它当做真理来对待。即便是冒险性很强的葡萄牙人也不敢将船驶入大洋深处。他们只到过离伊比利亚半岛1300公里处的加纳利群岛,再远将会是什麽样子,他们是未曾想过的。航海需要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尚未冲击中世纪的葡萄牙人,也和其他欧洲人一样处於愚昧之中。
这些知识是有过的,那是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地圆思想,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艾拉托色尼计算出的地球周长,托勒密的天文学、地理学巨着,对於发展航海探险事业都是至为宝贵的。
罗马帝国曾保存过希腊的学术遗产,但在蛮族入侵之後就在战火烽烟中散失了。幸好,拜占庭帝国保存了相当一部分古籍,***教徒征服拜占庭後也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战利品。其中重要的着作都逐渐被译为阿拉伯文,其抄本送到由他们控制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所大学。这些大学原来只收***教徒弟子和早年迁居这里的犹太人。当***徒重新占领这个半岛时,这些经典文献又重新回到欧洲人手中。十字军远征期间,伊斯坦布尔所藏经典也直接传回欧洲,12世纪就掀起了一个大翻译远动,古希腊文明借着当时通用的拉丁文字渐放光芒。
1407年,托勒密的《地理学》抄本传到西欧,两年後被译成拉丁文,随之兴起了一股研究风气。但此时印刷术尚未传入欧洲,抄本数少价高,能得到和能读懂的人极其有限。大部分人还认为大地是平面,守着这一观念,人们就只有沿着旧有的航线行船,因为大西洋的尽头是*亡线。
凡探险者,是难免有*亡的。不过,只有那些虽有生命危险却也有成功希望的冒险才是值得的。如果是明知走向*亡而无成功的希望,谁还肯奔向这个目标呢?
这时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迷信观念,这需要科学,需要一大批人不仅有出自各种目的而激发的探险精神,而且要有足够的科学知识用以指导航海实践。如何造就这样一批人呢?谁有勇气、有能力在愚昧黑暗中踏出一条光明之路呢?
敢於向神学的偏见挑战、向神秘的大洋挑战而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是唐・亨利。
亨利生於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裘安一世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从出身於英格兰王族的母亲那里接受了宗教和一般教育,从父亲那里学习武艺和承继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正因如此,亨利不安於宫廷生活,而是向往获得骑士的资格。後来在财政大臣的提议下,他力劝父王以海军突袭北非摩洛哥的休达港。在战斗准备阶段,亨利奉命负责造船和招募船员。葡萄牙人於1415年8月15日经一天激战就占领了休达。这是世界史上资本主义早期殖民侵略的第一战。亨利以在此次血腥战斗中建立的功劳而被封为骑士。
亨利在监造船只和参加战斗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经验丰富的海员,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情报,也逐渐增强了他向海洋进军的信心。首先他要发扬十字军精神,誓与***作战到底。但他知道葡萄牙的力量单薄,搞大部队远征是不可能的,於是就琢磨着要像攻占休达那样利用船队突击阿拉伯帝国防卫力量薄弱的边境,这需要做航海调查。
中世纪的传说告诉人们在***世界中还残存着一个由普勒斯特・约翰王统治的***王国,找到他们就可以壮大打击***的力量。不过,人的动机是“组合”的,不可否认,亨利想借助探险来了解加纳利群岛远方的地理状况;更不可否认,葡萄牙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一条获取黄金和东方物产的海上交通线。《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方世界在吸引着亨利。
为了寻找东方,亨利从1418年起放弃了宫廷的安乐,到拉哥斯港附近的萨克列斯居住。他在那里学习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知识,由托勒密的《地理学》导生的新观念支持他酝酿着前无古人的大计画。前面讲过,伊比利亚半岛在欧洲大陆是古典文明重新透亮的初照角落,亨利王子近水楼台先得月,用科学武装了自己的头脑。他在萨克列斯建立了观测所、造船所、防守工事和小镇,後来成立了“航海学校”,在这里,有人搜集了大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天文和地理学着作。还聘请了一些学者,重新进行海陆探测和绘制新的航海图,重新计算了地球的周长。
亨利的第一个目标是让船员们驶往葡萄牙西南1300公里的加纳利群岛,再越过该群岛南约24O公里的波加多尔角,到更远的未知海域去探险。当时人们还没有越过波加多尔角後平安返回的记录,有的只是关於船开到那里就难以生还的可怕传说。说那里以南的海水是沸腾的,人到了那里就会变黑。阿拉伯地图上在那里还画着一只从水里伸出来的撒旦的手。船员们对亨利说:“我们如何能越过祖先所设的警戒线?我们失去了灵魂和肉体,对於亲王殿下又有什麽益处妮?”他们即便是奉命出航,也不按亨利指定的路线走。
1418年,亨利派船沿非洲海岸南下,目标是越过波加多尔角到几内亚。但船启航不久遇到逆风,经数次斜向航行,竟意外地发现了圣波尔多岛。他们回航向亨利汇报,说此地宜作殖民地。亨利很高兴,派殖民者前往圣波尔多。其中有一人带了怀孕的兔子到该岛,不久就繁殖出一大群兔子。後来,兔子多得把农作物全吃光了,他们只好放弃该岛而转移到距此20公里的马德拉岛。这里日光和水源很充足,适宜种甘蔗和葡萄,不久之後,这里就因输出葡萄酒和糖而繁荣起来。1431年之後,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的各岛屿,後来成为葡萄牙船只的最佳避难港。
这些虽然都是航海探险的成绩,但按亨利的计画,却没有达到最基本的目标。还没有越过波加多尔角,而资金已快消耗尽了。
1433年,亨利让吉尔・艾阿尼斯任巴尔卡号船的船长,给他的任务是沿非洲海岸一直前进。艾阿尼斯同样因恐惧心理只到了加纳利群岛就回来交差。这一次,王子可发火了,责备他们说:“你们都在胡思乱想,真不可思议。如果世上流传的谣言稍有根据,我也不致如此责备你们。”随後再次派这位船长去做一次新的尝试。艾阿尼斯抱着不完成任务不回来见王子的决心,於1434年带队出航,成功地越过了波加多尔角,航行极为顺利平稳。航行所见与过去传闻完全相反,海水并不沸腾,人也没有变黑。艾阿尼斯带回了在那里采集的圣母玛丽亚玫瑰等几种植物,献给了亨利。
这一次航行,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并没有多大成就。但他突破了人们观念中的航海极限,探险英雄们以自己的实践粉碎了令人恐怖的鬼话,艾阿尼斯也因而被封为骑士。
後继者纷至�e来,并要求领到超过艾阿尼斯的任务。亨利的事业由此出现了转机。这时候,亨利的哥哥都尔特继承了王位,他决定,把马德拉岛出口贸易利润中王室税金的五分之一交给亨利,以此来支持这位“航海王子”的事业。
1435年,亨利又派巴达亚和艾阿尼斯各带一支探险队出航。在经过波加多尔角继续航行320公里後登陆,发现了人与骆驼的足迹。亨利命他们再次去此地时俘虏几个土着来,以便了解当地的情况。但这一次没有抓住人,却捕*了大批海豹,带回了海豹皮。这是葡萄牙人航海探险第一次从非洲带回了有价值的“实惠”商品。
1441年执行王子新的探险计画的是安・龚沙维斯和努・特利斯坦,他们各带一队出发,龚沙维斯奉命返航时要载回海豹皮和海豹油,特利斯坦的任务是取得资料和抓几名非洲海岸的居民。後来,两船总计俘虏了十二名土着,回到萨克列斯後,亨利奖励了立功者。出於探险目的的亨利,这一举动在实质上是为罪恶的贩运黑奴制度做了“剪彩”。从此就有许多人专为贩运黑奴而探险了。
特利斯坦於1445年第三次南航到达离阿尔京岛很远的地方。几个月之後,有一位不甘寂寞的迪尼斯・狄亚士老人,自愿航行到离布兰可角约800公里的地方,抵达非洲的最西岸,创造了新纪录,此地被命名为“佛得角”(即现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接着又有人到达了几内亚海岸和佛得角南800公里的地方。此後一段时间就再也没有什麽新进展了。
1448年,葡萄牙发生内乱。随後因为加纳利群岛的宗主权问题,葡萄牙与卡斯提尔在1450-1455年间发生战争,亨利的探险船大都被征去军用,探险活动陷於中断。
1455年以後虽然又有几次探险队出航,但并没有什麽重要的地理发现,亨利本人年届七十,健康情况不佳,於1460年11月逝世。
亨利是一位令後人敬仰也被後人诟骂的杰出人物。他的业绩是封建主义与早期资本主义嵌合期中所特有的。他是虔诚的***徒,并以骑士风度矜耀一生,他又是从古希腊文明中窃得一只火炬照亮大西洋海岸的普罗米修士;他是用科学武装了头脑的早期殖民事业的领袖,又是敢於向世界之谜挑战的探险事业的英雄。他本人没有亲自登船参加过一次航海探险活动,但却以40年时间设计和组织了开启一个时代的航海探险事业。他生前为葡萄牙兴建了最早的天文台,建立了航海学校,创设了航海服务工厂,训练了一大批航海人员、地图绘制人员和研制航海用具的人员,更积累了大量的航海资料。他逝世时还留下了许多未竟的心愿――葡萄牙人必须设法绕过非洲的南端,为抵达印度须绘制范围更大的航海图,还有收集有关季风和海潮的更详细的资料等等。
此篇文章为17173玩家原创作品,获得积分奖励 Z。 17173全新积分兑换系统上线 点卡周边等你拿>>>详情点击 |